印刷业人才培养误区
2014-07-10 14:33:35湖南省印刷协会阅读量:3220 我要评论
导读:我国印刷企业亟需中技能人才,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都在惊叹技工、特别是技师和技师难找。
导读:我国印刷企业亟需中技能人才,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都在惊叹技工、特别是技师和技师难找。面对这一情况,企业*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使用观,走出人才培养与使用上的误区,不断壮大蓝领人才队伍,为印刷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技术力量,创造条件。
有资料显示,全国现有印刷企业170000多家,就业人数超过300万人,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较,企业总数量增长了10倍;就业总人数增长了3倍以上。而具备中、技能的人才不但没有成倍增长,反而在急剧下降。我国印刷企业亟需中技能人才,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都在惊叹技工、特别是技师和技师难找。在中小型企业,技工凤毛麟角,更不用说技师、技师。中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与一般的技术工人的数量应当有一个适当比例,比例失调,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技术素质、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限,甚至散失市场竞争实力。
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是“新鲜血液”补充不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济济一堂,随手可得;中等技工教育发展相应缓慢,甚至萎缩。有些中等技术学校停办,没有停办的专业不对口,老技工已退休,新的年轻的熟练工招不来,中技术人才青黄不接。二是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养偏低。尤其是近年来经济效益低下,相对收入和待遇水平与其他行业的落差较大,很多年轻人不太愿意在印刷企业落脚。高素养、高学历的人才招不到,迫使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招工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实施技术操作的职工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不多,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太大,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工。三是中、技能人才队伍很不稳定。由于这类人才紧缺,一些印刷企业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求才心切,在行业内发起了“人才争夺战”。我挖你的人才,你挖他的人才,挖来挖去是人才“物价”抬高,人才的流动性加剧,人才的总量却没有增加长。正常的人才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可非议,形成恶性循环的流动,不仅解决不了人才整体缺乏的根本问题,反而造成了人才队伍很不稳定。四是缺乏就地“取材”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印刷企业的老总们都懂得,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是人才战略,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要问人才从哪里来?设想不少,没有打算就地“取材”进行培养和提拔。事实上每个企业都有一些可造之才,只要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就可以成为中级工、工、技师和技师。但是大多数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当心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被挖走。
面对这一情况,企业*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使用观,走出人才培养与使用上的误区,不断壮大蓝领人才队伍,为印刷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技术力量,创造条件。
误区之一,是把学历和能力等同起来。认为有学历就是有能力,没有学历就是没有能力,其实并不尽然。一般地说有学历又有能力的人是多数,没有学历而有能力的人是少数;书呆子不乏其例,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大有人在。传说中的鲁班没有学历却成为能工巧匠的鼻祖;诸葛亮、艾迪生等人没有学历却是人物。有资料说,*的100项发明中有71项是没有文凭的人发明的。所以,对于人才不能唯文凭论。要注重实践,实践长才干出真知;要把那些自学成才,工作业绩突出,并富有创造性的人纳入人才队伍。
误区之二,是把培养和使用截然分开。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使用人才是用人单位的事。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培养人才不仅仅是学校,从广义上讲,整个社会都有培养、锻炼、造就人才的责任。印刷企业是用人单位也是培养、锻炼、造就人才的场所。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是厂长经理的职责,培养人才也是厂长经理的职责。新的形势下新的任务要求厂长经理把企业办得更好,关键是抓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高科技印刷设备器材层出不穷,即使是高学历人才,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如果不抓好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也会很快“江郎才尽”。因此,厂长经理要把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当好厂长经理,又当好校长,使企业出效益,出人才。
误区之三,等待“金子发光”。既要早识人才,又要用当其时。不能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总有一天会被提拔”。这个比喻很不恰当,是不愿发现、提拔人才的借口。因为金子与人才不同,金子混迹于沙滩,埋藏在于深山,经得起岁月的流失;一经发现,就会发出光芒。人才则不同,人生苦短,机会难得,一旦错过了发挥才干的佳时机,或者用不当其时,误人一生。厂长经理一定要树立人才使用的机遇意识,紧迫意识,千万不要等待“金子发光”,结果坐失良机。要知道,金子未见天日之前是发不出光芒的。人才就在你身边,不进行考察,又缺乏用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是发现不了的。一批人才在“金子总会发光”一词的安慰下会被埋没。伯乐相马,决不会等到千里马老死后才说:可惜了,这是一匹千里马啊!厂长经理必须有时不待我的意识,以识人的慧眼善于发掘人才,及时起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误区之四,培养人才不如“猎取”人才。持急功近利思想的人认为这是招揽人才的捷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一项慢功夫,需要花大气力,很不容易;不如高薪聘请,“挖”别人的来得现成,来得快捷。刚起“炉灶”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大抵如此。其他印刷企业一方面在惊呼“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学印刷业发达地区的样,也千方百计通过优厚待遇招引、“猎取”人才。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福利条件不一,落差是可想而知的。在“人才争夺战”中,有些企业,特别是占印刷企业总量85%的中小型企业不一定能稳操胜算,反而造成本单位一些希望得到“眷顾”的崭露头角却因学历、资历等因素受到压抑的“人才”失望而见异思迁。这种得不偿失或者不得也失的做法很值得研究。据调查,“三资”、民营印刷企业中的许多骨干和“红人”,大多数来自国有印刷企业,或因没有技术知识更新的机会,或因工资福利不如意,或被新人才所取代,纷纷主动“回府”,或被“退货”,或改换门庭。君子爱“才”,取之有“道”,以上充分说明,培养人才比“猎取”人才扎实可靠。
误区之五,重经济效益,轻人才培养。认为企业的核心是创造效益,强调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抓人才教育和人才培养。印刷企业抓经济效益没有错,这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如果不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要知道效益是人创造出来的。人才兴旺,事业发达,抓住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就抓住了企业建设的主要矛盾,不愁效益和全面建设上不去。人才素质上不去,效益和其他工作也难上去,加强企业全面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抓人才培养就是抓工作,而且是一项全局性、根本性的工作。人才素质上去了,不仅可以为做好各方面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而且可以蓄后劲、见*,使企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厂长经理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决克服重经济效益,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有资料显示,全国现有印刷企业170000多家,就业人数超过300万人,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较,企业总数量增长了10倍;就业总人数增长了3倍以上。而具备中、技能的人才不但没有成倍增长,反而在急剧下降。我国印刷企业亟需中技能人才,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都在惊叹技工、特别是技师和技师难找。在中小型企业,技工凤毛麟角,更不用说技师、技师。中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与一般的技术工人的数量应当有一个适当比例,比例失调,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技术素质、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限,甚至散失市场竞争实力。
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是“新鲜血液”补充不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济济一堂,随手可得;中等技工教育发展相应缓慢,甚至萎缩。有些中等技术学校停办,没有停办的专业不对口,老技工已退休,新的年轻的熟练工招不来,中技术人才青黄不接。二是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养偏低。尤其是近年来经济效益低下,相对收入和待遇水平与其他行业的落差较大,很多年轻人不太愿意在印刷企业落脚。高素养、高学历的人才招不到,迫使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招工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实施技术操作的职工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不多,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太大,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工。三是中、技能人才队伍很不稳定。由于这类人才紧缺,一些印刷企业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求才心切,在行业内发起了“人才争夺战”。我挖你的人才,你挖他的人才,挖来挖去是人才“物价”抬高,人才的流动性加剧,人才的总量却没有增加长。正常的人才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可非议,形成恶性循环的流动,不仅解决不了人才整体缺乏的根本问题,反而造成了人才队伍很不稳定。四是缺乏就地“取材”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印刷企业的老总们都懂得,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是人才战略,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要问人才从哪里来?设想不少,没有打算就地“取材”进行培养和提拔。事实上每个企业都有一些可造之才,只要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就可以成为中级工、工、技师和技师。但是大多数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当心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被挖走。
面对这一情况,企业*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使用观,走出人才培养与使用上的误区,不断壮大蓝领人才队伍,为印刷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技术力量,创造条件。
误区之一,是把学历和能力等同起来。认为有学历就是有能力,没有学历就是没有能力,其实并不尽然。一般地说有学历又有能力的人是多数,没有学历而有能力的人是少数;书呆子不乏其例,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大有人在。传说中的鲁班没有学历却成为能工巧匠的鼻祖;诸葛亮、艾迪生等人没有学历却是人物。有资料说,*的100项发明中有71项是没有文凭的人发明的。所以,对于人才不能唯文凭论。要注重实践,实践长才干出真知;要把那些自学成才,工作业绩突出,并富有创造性的人纳入人才队伍。
误区之二,是把培养和使用截然分开。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使用人才是用人单位的事。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培养人才不仅仅是学校,从广义上讲,整个社会都有培养、锻炼、造就人才的责任。印刷企业是用人单位也是培养、锻炼、造就人才的场所。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是厂长经理的职责,培养人才也是厂长经理的职责。新的形势下新的任务要求厂长经理把企业办得更好,关键是抓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高科技印刷设备器材层出不穷,即使是高学历人才,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如果不抓好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也会很快“江郎才尽”。因此,厂长经理要把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当好厂长经理,又当好校长,使企业出效益,出人才。
误区之三,等待“金子发光”。既要早识人才,又要用当其时。不能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总有一天会被提拔”。这个比喻很不恰当,是不愿发现、提拔人才的借口。因为金子与人才不同,金子混迹于沙滩,埋藏在于深山,经得起岁月的流失;一经发现,就会发出光芒。人才则不同,人生苦短,机会难得,一旦错过了发挥才干的佳时机,或者用不当其时,误人一生。厂长经理一定要树立人才使用的机遇意识,紧迫意识,千万不要等待“金子发光”,结果坐失良机。要知道,金子未见天日之前是发不出光芒的。人才就在你身边,不进行考察,又缺乏用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是发现不了的。一批人才在“金子总会发光”一词的安慰下会被埋没。伯乐相马,决不会等到千里马老死后才说:可惜了,这是一匹千里马啊!厂长经理必须有时不待我的意识,以识人的慧眼善于发掘人才,及时起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误区之四,培养人才不如“猎取”人才。持急功近利思想的人认为这是招揽人才的捷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一项慢功夫,需要花大气力,很不容易;不如高薪聘请,“挖”别人的来得现成,来得快捷。刚起“炉灶”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大抵如此。其他印刷企业一方面在惊呼“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学印刷业发达地区的样,也千方百计通过优厚待遇招引、“猎取”人才。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福利条件不一,落差是可想而知的。在“人才争夺战”中,有些企业,特别是占印刷企业总量85%的中小型企业不一定能稳操胜算,反而造成本单位一些希望得到“眷顾”的崭露头角却因学历、资历等因素受到压抑的“人才”失望而见异思迁。这种得不偿失或者不得也失的做法很值得研究。据调查,“三资”、民营印刷企业中的许多骨干和“红人”,大多数来自国有印刷企业,或因没有技术知识更新的机会,或因工资福利不如意,或被新人才所取代,纷纷主动“回府”,或被“退货”,或改换门庭。君子爱“才”,取之有“道”,以上充分说明,培养人才比“猎取”人才扎实可靠。
误区之五,重经济效益,轻人才培养。认为企业的核心是创造效益,强调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抓人才教育和人才培养。印刷企业抓经济效益没有错,这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如果不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要知道效益是人创造出来的。人才兴旺,事业发达,抓住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就抓住了企业建设的主要矛盾,不愁效益和全面建设上不去。人才素质上不去,效益和其他工作也难上去,加强企业全面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抓人才培养就是抓工作,而且是一项全局性、根本性的工作。人才素质上去了,不仅可以为做好各方面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而且可以蓄后劲、见*,使企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厂长经理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决克服重经济效益,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1月26日下午,台州市椒江区印刷行业协会会长阮国友一行十余人来龙港市考察印刷业,一行人先后走访参观印艺小镇客厅以及龙港印协副会长单位。
- 2024-11-27 13:27:12
- 18593
-
塑料薄膜食品包装印刷用油墨、复合用粘合剂空桶清洗技术助力印刷行业环保升级
在这个全球市场中,中国塑料软包装行业也占有重要地位,塑料软包装行业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产生的空桶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势在必行。- 2024-07-01 10:24:16
- 645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