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走势图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彩票走势图>政策法规

扬州市《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

2024-08-23 10:12:10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阅读量:663 我要评论


导读:为进一步推动全市茶产业提档升级,提升茶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扬州茶品牌影响和经营效益,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扬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扬府办发〔2024〕50号
 
  高邮市、仪征市、邗江区人民政府,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茶产业提档升级,提升茶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扬州茶品牌影响和经营效益,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茶文化引领、茶产业升级、茶科技驱动,推动茶产业与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物质装备先进、质量安全可靠、产业链条完整、功能质态全面的茶产业体系,更好地发挥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围绕“质量立茶、品牌强茶、文化兴茶”发展目标,以标准生产为基础,质量安全为保障,开发创新为突破,品牌培育为抓手,产业融合为重点,将茶产业打造成现代农业综合性产业。具体目标分“两步走”实施:到2026年,目标数完成过半,到2030年,高质量完成目标数。
 
   
  ——做优生产基地,夯实产业基础。实施固园强基工程,到203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3.8万亩,产量达900吨,一产产值达3亿元;改造提升老旧茶园0.5万亩以上;有机(绿色)茶园认证面积新增0.5万亩,达1.2万亩。
 
   
  ——扩大良种覆盖,提升茶园质态。开展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评价利用,到2030年,筛选3—5个适应本地气候、适合“绿杨春”风格特征的高产优质茶树品种;建设高标准茶树育苗中心,年繁良种茶苗100万株以上,无性系良种普及率达60%;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加快茶园设施装备升级,化率达70%。
 
   
  ——精进加工工艺,培强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数字化生产线,到2030年,新增智能加工生产线2条以上,年加工绿茶达600吨,红茶、白茶等新类别达300吨。开发茶类新品,研制抹茶、花果茶、茶食品、茶用品等茶产品5个系列以上。培强茶叶加工企业,培育千万级龙头企业6家以上、百万级骨干企业60家以上。
 
   
  ——加强品牌培育,扩大品牌影响。加大“绿杨春”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开展非遗项目宣传推广。到2030年,组织宣传推介活动50场次以上,职业技能竞赛6场次以上,参展博览会、展销会10场次以上,开展媒体宣传80次以上,培养制茶大师2名以上,技术能手3名以上,“绿杨春”品牌价值达18亿元。
 
   
  ——促进茶旅融合,完善产业链条。挖掘扬州茶文化之根,建设蜀冈唐宋主题茶文化展示体验中心。融合生态、旅游、文化和康养元素,立足扬州茶叶核心产区,打造仪征茶休闲旅游观光带。到2030年,建成旅游观光路线2条以上,打造茶主题休闲基地20个以上,茶庄园20个以上,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实现三产产值5亿元以上。
 
   
  三、发展布局
 
   
  依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理分布,优化茶产业融合的发展理念,打造功能合理、运作高效、生态友好的发展要求,形成“二区、一带、一中心”的发展格局。
 
   
  名优茶叶核心区。位于扬州仪征市西北部丘陵山区,包括月塘镇和枣林湾旅游度假区,该区域自然环境优越,加工能力强劲,旅游资源丰富,是扬州市茶园主要分布集中地、江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茶园面积2.5万亩,占全市茶园总面积65%。区域发展重点以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产出效益高的现代化标准茶园为主,配置茶叶产销中心、仓储物流市场、茶产业研究院、科技专家工作站、智能控制中心、加工体验馆等,建设茶叶风情一条街,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生态茶乡核心样板区。
 
   
  产业辐射带动区。位于扬州西南及中部,包括仪征马集、青山、真州、陈集等乡镇与高邮送桥镇、邗江杨庙镇、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和生态科技新城,茶园面积1.3万亩,是扬州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发展重点是扩大茶产业规模,提升茶园建设水平和茶叶产出效益,共同塑造扬州茶区域品牌形象,做强扬州茶区域品牌特色。
 
   
  茶旅融合休闲观光带。位于扬州仪征市,以S125为纽带,串联仪征南部滨江、中部枣林湾生态园、北部登月湖风景区,贯穿名优茶叶核心区,集聚重点茶园茶企,拥有众多旅游景点。未来发展方向是发挥资源优势,与美丽乡村、创意农园和人文旅游景点联动,大力建设观光茶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开发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形成2条以上主题旅游观光线路,带动南北沿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茶文化展示体验中心。位于扬州茶文化发源地蜀冈—瘦西湖景区,依托唐子城风景区文旅资源,在平山茶场原址打造集茶园观光、亲子研学、休闲娱乐、茶艺体验为一体的现代智慧茶园,配套建设扬州唐宋主题茶文化体验中心、茶叶交易中心、茶文创街区等,实现商贸与旅游业的对接发展。
 
   
 四、建设任务
 
   
  (一)固园强基工程
 
   
  1、建设标准生态茶园。按照“品种良种化、设施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智能化、园区生态化”的建园理念,制定现代茶园建设和管理标准,实施山、水、林、园、路、景统一规划。挖掘整合可用土地资源,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物联、遥感等智能装置,提升茶园抗灾减灾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按照观光茶园的建设理念,探索茶—果、茶—花、茶—林木等茶园复合间作模式,打造生态化、标准化、智慧化茶园,增加茶园综合经济效益。到2026年,以仪征市月塘镇、枣林湾旅游度假区为核心茶叶种植区,全市茶园种植面积扩建至3.7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仪征市政府、高邮市政府、邗江区政府、生态科技新城、景区管委会〕
 
   
  2、加强老旧茶园改造。加快无性良种标准化茶园建设和衰老茶园逐年更新改造。落实茶园科学管护措施,对50亩以上树势尚可的老旧茶园进行复壮,通过强化肥水管理、树冠培养,采养结合,让低产茶园向高产茶园转变。对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较高,但树势衰退的老旧茶园,实行改植换种。引种高产优质高效适栽品种,着力打造集生产、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现代茶园。到2026年,保护现有良种茶园,启动老旧茶园更新改造工程0.3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仪征市政府、高邮市政府、邗江区政府、景区管委会〕
 
   
  3、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有机质改良土壤、生物防控、以草抑草等绿色生产技术,集成推广一批先进适用、节本高效、绿色低碳的新模式。围绕全程机械化的目标,以茶叶机采机制为重点,推广茶园耕作、茶树修剪、病虫草害防治、名优茶机采等关键环节的实用机具及配套技术,重点推广运用中耕机、修剪机、采茶机等设施装备,加快“机器换人”步伐。优先选择在月塘镇捺山周边建设500亩以上高标准示范茶园,加快茶园设施装备升级。〔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仪征市政府〕
 
   
  (二)品质提升工程
 
   
  4、选育扩繁茶树良种。加大优异茶树资源收集保存力度,引进和筛存早生、中生、高产、宜机化茶树品种(系)育种资源,构建茶树种质资源圃。加强地方专用品种选育力度,选育一批适应扬州地区栽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抗、优质、特色品种,并确定主推品种。开展茶树种苗繁育新技术研究,建设省内一流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为品种更新换代和品质提升做好资源技术储备。到2026年,建成高标准茶树育苗中心2000平方米以上,年繁良种茶苗100万株以上,筛选2个以上适合“绿杨春”风格特征的高产优质茶树品种。〔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仪征市政府〕
 
   
  5、完善施行行业标准。严格根据“绿杨春”制茶技艺要求,完善茶叶生产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加快编制茶园建设规范,推进落实《绿杨春茶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建立健全茶标准化体系,强化标准的延伸,完善茶加工质量管控制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茶产业联盟,对照《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加快培育一批符合出口标准的基地、合作社及企业,为拓宽海外市场储备力量。〔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海关、仪征市政府、市农投集团〕
 
   
  6、严格质量安全监管。选择基础好、潜力大、成长性强的茶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申报认证,择优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产地标识、条码制度。督促指导“绿杨春”茶生产销售者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和小作坊登记要求,以查护茶,强化生产环节日常监管,规范生产加工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围绕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落实情况,加大对过期、劣质、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检查力度。〔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市场开拓工程
 
   
  7、加快茶产品新质升级。支持龙头企业逐步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升级换代一批陈旧落后设备。加快“绿杨春”茶制作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提升,加强红茶、白茶机制工艺的研发,开发多茶类新产品。加大新中式茶品研发力度与技术更新,支持研制袋泡茶、小罐茶、速溶茶等新型茶产品。结合现代消费需求,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应用现代提取技术,研制饮料、食品、保健品、日化用品等茶叶衍生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到2026年,核心区内新增智能加工生产线3条以上,年加工绿茶达600吨,红茶、白茶等新类别实现量产,开发研制茶类新品3个系列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仪征市政府、市农投集团、扬子江集团〕
 
   
  8、创新产品包装设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推行绿色包装标准,采用可回收、可降解的环保材料,提倡简约而不简单的商品包装新观念,提升茶叶产品的品质和形象。加强产品包装设计,融入本地特色元素,根据不同茶叶品类、品种、品质、品牌的要求,结合扬州剪纸、雕版印刷等非遗特色,创新包装设计,打造对外识别性强、品牌标识鲜明的统一形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仪征市政府、市农投集团、扬子江集团〕
 
   
  9、拓宽新型消费模式。针对现代化生活方式,建立饮茶、吃茶(茶食品、茶餐饮)、用茶(含茶日用品)、学茶(茶艺、茶科普)、玩茶(休闲、体验)、事茶(茶事服务、餐饮服务)六茶共舞,加快茶业“三产”融合,增强茶业发展新动能。通过政府搭台,结合跨境电商发展,推进扬州茶出口力度,拓宽海外市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海关、仪征市政府、市农投集团、扬子江集团〕
 
   
  (四)品牌建设工程
 
   
  10、加强地标品牌保护。指导行业协会对“绿杨春”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仪征绿杨春茶”地理标志农产品实行规范化管理,落实“自愿申请、无偿使用”原则,优化授权使用管理办法、品牌监督管理规范,最终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的“五统一”管理推广模式,构建产品追溯系统,形成生产、流通和消费全程可溯源、可监管。推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指导行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商标违法案件查办,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仪征市政府、市农投集团〕
 
   
  11、塑造地方品牌形象。突出地域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推进“绿杨春”茶、扬州茶制作技艺分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进一步加大“绿杨春茶制作技艺”宣传,重点推出“绿杨春”制茶大师、非遗传承人手工制茶系列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借助瘦西湖、大运河、东关街等著名景点影响力,在游客中心、文创商城摆放产品和宣传广告。借鉴茶颜悦色、喜茶等品牌营销模式,线下在扬州地标场区开设地产茶品消费的连锁店、体验店,线上引导市场主体搭建优选平台直播带货,扩大扬州茶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优先在知名景点开设茶叶品牌推介展示专卖店。〔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景区管委会、市农投集团、城控集团〕
 
   
  12、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举办参加手工制茶竞赛、技能培训等茶事活动;组织企业参展茶叶博览会、老字号博览会等大型会议展览;支持制茶传承人、系列茶产品参加非遗嘉年华、“扬州•好运集”非遗市集等非遗活动。支持“绿杨春”茶作为扬州地方特产进行宣传推广,成为扬州地方特产首选产品。拍摄茶系列宣传片、短视频,利用扬州文旅、非遗扬州等公众号以及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加大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形成“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到2026年,组织宣传推介活动25场次以上,开展职业技能竞赛3场以上,参加展览会5次以上,培养制茶大师1名以上,职业技术能手2名以上。〔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仪征市政府〕
 
   
  (五)文旅助茶工程
 
   
  13、建设茶文化展示高地。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建设、部门推动、院所合作的形式,开展扬州茶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发掘和传承晋朝广陵茶果、宋代扬州贡茶等文化根基,讲好扬州茶文化故事。盘活景区平山茶场,高标准打造以“绿杨春”茶为代表的唐宋风韵的茶文化主题景观遗产,建设集茶文化展示、茶叶品鉴、茶艺表演和制茶体验为一体的扬州茶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加大茶产业典型选树,开展茶产业技能人才、非遗传承人培训,为符合条件的获证人员提供技能提升补贴。选树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选“江苏非遗年度人物”。推荐申报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将茶产业相关职业(工种)纳入全市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到2026年,建成蜀冈唐宋主题茶文化展示体验中心,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人社局、景区管委会、市农投集团、扬子江集团〕
 
   
  14、融入“扬州美食”文化。打造“品扬州早点,饮绿杨春茶”消费品牌,与迎宾馆、冶春、趣园等头部茶社合作,推广使用地产茶,定制一批专供“扬州早茶”使用的“绿杨春”“扬州红茶”系列产品。与知名餐饮酒店合作,开发系列产品,推出“茶叶+非遗点心”特色茶礼,推动“茶+餐饮”跨界融合。持续加强扬州早茶文化周、扬州早茶地图等应用,利用扬州世界美食之都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小红书号等宣传矩阵,提升扬州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扩大社会知名度,开发出“扬州早茶”、“酒店招待”系列茶品进行推介。〔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农投集团、扬子江集团、景区旅投集团〕
 
   
  15、促进茶旅融合发展。推动“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深度打造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研学游等茶旅融合业态,促进多产业互动发展,打造含茶旅游产品。围绕环捺山周边创意策划“田耕、田居、茶源,茶商、茶创、茶趣”等农旅融合项目,以仪征市月马湾休闲农业精品区为重点,规划建设集生产、生态、休闲、文化观光一体的观光游览线路,将茶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都市农业建设结合起来。到2026年,以S125为纽带的茶旅融合示范区全面建成。〔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农业农村局、仪征市政府、景区管委会、市农投集团〕
 
   
  五、组织保障
 
   
  (一)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地方主导、协会共建、企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农业农村局、市监局、商务局、文广旅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海关和各有关县(市、区)政府、国企公司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做到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确保茶产业链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加大要素保障。强化土地保障,探索挖掘整合利用土地资源支撑茶园发展壮大。强化资金保障,市县安排资金用于支持茶园建设、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品牌建设、融合发展。强化金融保险。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设立茶树种植及茶叶气象指数保险等金融产品,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强化技术保障,加强与茶叶知名院所和专家团队的合作。强化人才保障,实施茶产业“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加强实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设,培育国家级大师,培养壮大新一代茶工匠、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队伍。
 
   
  (三)加强宣传发动。宣传贯彻发展现代茶产业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产销两地联动宣传,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把活动召集、新媒体宣传、文艺精品创作等作为重要手段,打造出集互联网、移动终端、报纸、电视、户外、文艺作品于一体的多维立体宣传模式,提升扬州茶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扬州茶产业发展。
 
   
  附件:目标任务分解表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8月2日
 

 

附件:

目标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任务

工作目标

具体内容

责任单位

1

固园强基工程

203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3.8万亩,产量达900吨,一产产值达3亿元;改造提升老旧茶园0.5万亩以上;有机(绿色)茶园认证面积新增0.5万亩,达1.2万亩。

挖掘整合可用土地资源,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复合间作模式;建设标准、生态、智慧茶园。到2026年,以仪征市月塘镇、枣林湾旅游度假区为核心茶叶种植区,全市茶园种植面积扩建至3.7万亩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财政局

仪征市政府

高邮市政府

邗江区政府

生态科技新城

景区管委会

2

加强老旧茶园改造;增加无性良种标准化茶园覆盖面,支持衰老茶园复壮与改植换种;打造集生产、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现代茶园。到2026年,保护现有良种茶园,启动老旧茶园更新改造工程0.3万亩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

市财政局

仪征市政府

高邮市政府

邗江区政府

景区管委会

3

集成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提升机械化水平,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到2026年,优先选择月塘镇捺山周边建设500亩以上高标准示范茶园,加快茶园设施装备升级。

市农业农村局

仪征市政府

4

品质提升工程

2030年,筛选3-5个适应本地气候、适合“绿杨春”风格特征的高产优质茶树品种;建设高标准茶树育苗中心,年繁良种茶苗100万株以上,无性系良种普及率达60%;加快茶园设施装备升级,茶叶机械化率达70%。

选育扩繁茶树良种;筛选适种品种,确定主推品种,建设省内一流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到2026年,建成高标准茶树育苗中心2000平方米以上,年繁良种茶苗100万株以上,筛选2个以上适合“绿杨春”风格特征的高产优质茶树品种。

市农业农村局

仪征市政府

5

2026年,编制茶园建设标准,推进落实地方标准《绿杨春茶茶叶加工技术规程》;持续培育一批符合出口标准的基地、合作社及企业。

市市场监管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商务局

海关

仪征市政府

市农投集团

6

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申报认证;择优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强化质量监管,打击违法行为。

市农业农村局

市市场监管局

7

市场开拓工程

2030年,新增智能加工流水生产线2条,年加工绿茶达600吨、红茶、白茶等新类别达300吨。开发茶类新品,研制抹茶、花果茶、茶食品、茶用品等茶产品5个系列以上。培强茶叶加工企业,培育千万级龙头企业6家以上、百万级骨干企业60家以上。

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加快“绿杨春”茶制作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提升,加强红茶、白茶机制工艺的研发;加大新中式茶品研发力度与技术更新;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到2026年,核心区内新增智能加工生产线3条以上,年加工绿茶达600吨,红茶、白茶等新类别实现量产,开发研制茶类新品3个系列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

仪征市政府

市农投集团

扬子江集团

8

推行绿色包装标准;融入本地特色、国家非遗等元素,打造鲜明统一的形象。

市工信局

市农业农村局

仪征市政府

市农投集团

扬子江集团

9

建立“六茶”共舞,加快茶业“三产”融合;结合跨境电商,拓宽海外市场。

市商务局

市文广旅局

海关

仪征市政府

市农投集团

扬子江集团

10

品牌建设工程

2030年,组织宣传推介活动50场次以上,每年8场次以上,参加人次达1000人次;职业技能竞赛6场次以上,参展博览会、展销会10场次以上,每年组团5家以上规模茶企参加博览会、展销会;开展媒体宣传80次以上,每年10次以上。培养制茶大师2名以上,技术能手3名以上,“绿杨春”品牌价值达18亿元。

指导行业协会对“绿杨春”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仪征绿杨春茶”地理标志农产品实行规范化管理,实现“五统一”管理推广模式;推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强执法监管,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市市场监管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商务局

仪征市政府

市农投集团

11

推进“绿杨春”茶、扬州茶制作技艺分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借助著名旅游景点,借鉴品牌营销模式推行品牌连锁店、体验店;引导市场主体搭建优选平台直播带货。优先选择在知名景点开设茶叶品牌推介展示专卖店。

市文广旅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商务局

景区管委会

市农投集团

城控集团

12

组织、举办和参加茶事系列活动;支持地方特产宣传;拍摄宣传视频,利用现代媒体和大数据平台宣传推介。到2026年,组织宣传推介活动25场次以上,开展职业技能竞赛3场以上,参加展览会5次以上,培养制茶大师1名以上,职业技术能手2名以上。

市文广旅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商务局

仪征市政府

13

文旅助茶工程

2030年,建成旅游观光路线2条以上,打造茶主题休闲基地20个以上,茶庄园20个以上,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实现三产产值5亿元以上。

挖掘茶文化内涵,讲好扬州茶文化故事;盘活景区平山茶场,打造以“绿杨春”茶为代表的唐宋风韵的茶文化主题景观遗产,建设茶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开展技能人才、非遗传承人培训,培育推荐茶叶人才参与项目、评选活动。到2026年,建成蜀冈唐宋主题茶文化展示体验中心,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

市文广旅局

市人社局

景区管委会

市农投集团

扬子江集团

14

打造“品扬州早点,饮绿杨春茶”消费品牌,与头部茶社、知名餐饮酒店合作,研制特供茶,特色茶礼,推动“茶+餐饮”跨界融合;借助扬州早茶宣传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发出“扬州早茶”、“酒店招待”系列茶品进行推介。

市商务局

市文广旅局

市农投集团

扬子江集团

景区旅投集团

15

深度打造茶旅融合业态;创意策划农旅融合项目;建设观光游览线路。到2026年,以S125为纽带的茶旅融合示范区全面建成,建设观光游览线路1条以上。

市文广旅局

市农业农村局

仪征市政府

景区管委会

市农投集团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